清新小雨滴 发表于 2017-10-23 15:17

你读过的书里,藏着未来要走的路

本帖最后由 清新小雨滴 于 2017-10-23 15:17 编辑

只有先“看”足够多的东西,才有机会从这些东西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类别。而这些兴趣所在,往往藏着未来前行的方向。

作者:雪之夏
01小鱼决定考研时,大家都投了反对票。

她毕业两年了,这次研究生报考的专业和本科学习的专业没有任何联系,大家都觉得她考不上。

小鱼是个不擅表达的人,所以也没过多解释。只是,既然决定要考,自然要全力以赴。

时间就在我们谈笑间一天天过去,直到小鱼告诉我们说她要去参加复试,我们才惊觉——她考上了,还是北大的研究生。

面试的过程有些曲折,但她终归过了。

我和小鱼在晴朗的夏日里聊起她这次选择的专业时,她笑说,之所以会考经济学研究生,是因为大一在图书馆里看到了《国富论》。如今回想起来,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。

在某年某月某日,她从图书馆上千万的书目中取出了《国富论》。这个曾经无意的举动,却对她未来的选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读完《国富论》,她发现自己对经济学视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但那个时候,她还没有考研的打算。

毕业后的小鱼,也尝试过找一些和本专业对口的工作,无奈最后都放弃了,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她想到了考研。

《国富论》带给她的,不仅是思维上的更新与迭代,更重要的是让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多了一个选择。而这,正是她一直爱读书,且涉猎广的原因。

她说,学生时代读的书,都是铺向未来的路。仅凭高考后那么短的时间选择的专业,并不能决定未来的方向,可未来究竟要走哪条路,站在十字路口的人常常是茫然的。

但对读书多的人就不一样了,他们在泛读之后,逐渐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,也能将其它领域学到的知识融入感兴趣的领域,久而久之,未来可选择的路又多了一条。

如果把有目标的前进比作顺流而下,那么陷入迷茫的状态就是固守河中央,哪一种选择消耗的精力更多,结果不言而喻。

很多人所谓的迷茫,不过是因为书读得太少。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兴趣与特长,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选择,似乎不论怎么选,摆在面前的都不是自己想走的路。

最终,因为没有方向,所以他们一直费力地留在原地。


02
和小鱼一样,菲菲也是个爱读书的人。

读大学的时候,菲菲也是各类书都看。说起《国富论》,菲菲也读过,不过她就不像小鱼那么感兴趣了。

菲菲感兴趣的是小说,尤其是时代背景刻画深刻的小说,她爱得不得了。

毕业初期,她只是工作之余读读书,写写读后感。没几年,她就开始尝试写小说了。

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读者很少,但当她坚持写到第二部时,第一部却火了,后来,她索性辞职在家写作。现在,她满世界飞,过着大家都羡慕的自由职业者生活。

如果反过来问她,当初看小说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未来会成为作家,想必答案是否定的。

对那时的菲菲来说,作家跟她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,和她有关的是时间缝隙里那一本本佳作。

在大家都觉得那些书读起来枯燥乏味的时候,读书已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
很多人都说自律很难,坚持很痛苦,但对喜欢读书的人来说,“读”并不需要刻意坚持,反而是“不读”会让人觉得少了什么。

怎么才能喜欢上读书?

这或许是很多想学习,又发现自己没办法坚持的人一直在问的问题,喜欢一个人的时候,天天见他都开心。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,一年见一次都嫌烦。

读书也一样。如果让菲菲去读《国富论》,她只会想尽办法把它塞到角落里,恨不得再也记不起世界上还有这东西。

在没有明确的兴趣时,想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,方法只有一个:多看,多舍。

随意拿起一本书,不管是喜欢封面还是喜欢标题,读下去就行了。如果看了几页还是不想看,就索性放到一边,重拿一本。

至于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,那得等到自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后才能尝试。

所谓的喜欢,实际上是一个“熟悉+意外”的过程。第一次看到某个书名,你无动于衷,多次看到后,你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熟悉感。

如果你翻开这本书后,里面的观点让你耳目一新,大呼过瘾,你就会喜欢上这本书,甚至是这个作者。而喜欢,就是培养读书习惯最好的方法。

清新小雨滴 发表于 2017-10-23 15:17





03
身边有个姑娘近来爱上了写作,我得知后兴奋不已。
因为在此之前,我们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开始学习心理学,又在相仿的时间,开始了解经济学。

我们认识了许多年,但过去那么多年里,我从未感觉到我们靠得如此之近。

过去,她就是个爱读书的姑娘,而我一贯是不读书的。如今,当我费劲地读弗洛伊德,读霍妮时,她已经在心理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她说,她之所以会喜欢上心理学,是因为现在忽然能理解心理学的理论了。很多年前,她也读过弗洛伊德,但也只是读过而已。

那个人,那本书对她来说,不过是已读书目里微不足道的一个分子,可现在,这个分子活了过来,所以一切都变得鲜活有趣了。

“熟悉”一本书很容易,只要把书名来来回回多看上几遍就行,但“意外”就不同了。

幸运的话,当你第一次拿起一本书,就能产生“意外”,于是,你的兴趣也就被带动了。

但更多时候,你过去读的书都在记忆里沉睡,甚至在你以为自己已经遗忘的时候,突然醒了过来。

然而,只要你不再继续读,你就失去了打开那些“意外”的机会,也就少了一个未来可能的选择。

在这个大众学英语、几乎人人都懂一点心理学的时代,很多人都被“随大流”冲乱了方向。

原本爱读书的小留,生生舍弃兴趣学英语,结果学到的英语用不上,停止学习半年后,什么都忘了。看着身边的人都在进步,她虽着急,却迟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。

英语固然重要,但对做外贸的人和长年不使用英语的人来说,这种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。

很多陷入选择障碍的人,往往是在“有用”和“兴趣”之间选择了前者,最后却发现自己用不上或者用不好。而很多人不再读书,往往是因为自己觉得读书没用。




04
十一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听书比赛,比赛前就有很多人说,比谁听的书多,没有任何意义,因为你听得再多,也吸收不了。

听十本书,就想吸收十本书的内容,这原本就不现实。就像你想把看过的书都记住,这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,除非你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。

对真正拥有过目不忘能力的人来说,他们只是单纯地记录,而没办法获取记忆重点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遗忘反而是一种优势,因为那些留下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。

不论你是通过看还是听的方式了解一本书,它除了能对你现有的知识体系做一个补充,更多的是起到“熟悉”的作用。有了这层熟悉做铺垫,不经意间就能“意外”地用上。

前段时间,我一时兴起报了一门博物学的网课。等我进去才发现,我的那些同学几乎都是小学生。他们虽然人小,但知识面却很广。

其中有个五年级的孩子,问老师的问题都是量子力学的内容,这让我大为惊讶,以至于后来得知有的孩子语文几乎能考满分,兴趣是背百科全书时,我都已经相当淡定了。

再到后来,当我发现我那些小同学拥有十几项兴趣爱好时,我已经学会向他们学习了。

那些孩子的兴趣中,都有读书这一项。因为读书就是他们了解世界,发现世界奇妙之处的基础。

只有先“看”足够多的东西,才有机会从这些东西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类别。而这些兴趣所在,往往藏着未来前行的方向。

我想,在我那些小同学眼中,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,就早早地否定了它,以至于最终把自己苑囿在原处,耗损更多的精力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你读过的书里,藏着未来要走的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