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端遛弯 发表于 2016-12-12 22:21

加班最狠的公司出炉了 但我还是想去啊

本帖最后由 云端遛弯 于 2016-12-12 22:21 编辑

文丨梁心怡

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:每到年底,某些公司的天价年终奖就会刷爆社交网络,评论底下不是一群不知年终为何物的傻宝宝,就是求抱大腿求被收的热血小年轻。

但是,抛开加班谈年终都是扯淡啊扯淡!

去年,滴滴用“北上广深票选PK吸血加班楼”的方式,让广大加班狗用自己的力量把东家推进了“加班百强”排行中。

今年,他们又根据出行数据统计了一份《2016年度加班最“狠”公司排行榜》。

在这份加班狗用血泪筑成的榜单里,我们熟知的 IT 公司(北京地区)几乎全军覆没:工作日20点以后下班再正常不过,周末加班、熬夜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。

而京东以最晚 23:16 下班、周末加班人数1176人、0到5点下班返工人数660人、每月加班20天的成绩荣登第一。



对此,网友开启了欢快地吐槽模式:

京东终于用自己的方式上了头条



噢,原来京东的 logo 是只“加班狗”,但是为什么阿里没上榜呢?因为“(天)猫”都是晚上出没的啊!




敢不敢和国企设计院 PK 一下?还有 wuli 广告公司呢?




宇宙神企华为不在,这个数据 hin 可疑



不管这个数据的可靠性,以及每天下班打车回家的人是否具有代表性,我们不得不承认,加班正在成为各个公司正常的制度和企业文化,而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尤甚。

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,加班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?

我们不怕加班,但是面包得够

“我拿青春赌明天”是大多数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态度,我们热情、积极,在工作中有更加自主的想法。

虽然不少大号一直在向我们灌输“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”这种观念。但懒癌、拖延症、强迫症肆虐的今天,对于缺乏自控力的我们来说,下班早 = 回家躺尸。



所以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,高强度、长时间的工作便成了我们获得成长和收益的主要途径,至少保持“奋斗”的自我感觉,还能消除堕落焦虑。

于是很多年轻人一旦不加班就会有种莫名的恐慌:

今天我又被别人甩远了一米。

但是!我们同时也是“努力工作,努力玩耍”的典型,说走就走的旅行几乎是年轻人的标配,而这些都是需要物质来填补哒~

所以不给加班费,没有年终奖,连境外旅游的福利都没有,空有一张蓝(画)图(饼)的公司,不要妄想吸引热情又有干劲的年轻人,我们不怕苦,但我们不是傻啊!



加班,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?

抛开薪水、福利和个人成长不谈,挣扎在加班一线的年轻人还得到了什么?

这个问题一出来,小封知道已经有一大波血槽正在逼近惹,不说出来,都对不起年轻人常年僵硬的脖颈和老腰。

云端遛弯 发表于 2016-12-12 22:21

健身房年卡

据我所知,健身行业这些年的大好前景,有一半要归功于加班文化,是加班让我们奉行“能躺着就不坐着”铁律的这一代人,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,跌跌撞撞地走进了健身房。

20岁的灵魂,60岁的身体。如果再不拉伸一下生锈的筋,鼠标手和肩周炎能把人痛死。

铲屎官身份

生活圈变窄几乎是所有加班狗的通病,如果你幸运地留在了上大学的城市,身边或许还能有一帮狐朋狗友喝酒撸串,但如果你选择了远方,又恰好做了一位可爱的“空巢青年”,还 TM 没有对象,那么在几年内,下班沉默症将伴随你的每一个日夜。

除了把游戏、网聊、刷剧当作精神寄托,年轻人还需要一个暖床和对着它自言自语的对象——是猫最好,因为不要遛。

每天盘算着给主子买好吃的罐头,竟然有种莫名的幸福感呢~



外卖VIP

不管是休假在家,还是深夜打鸡血,加班经验丰富的年轻人手机里红黄蓝三家 APP 齐活儿,买了能免配送费的卡,是群聊里的外卖红包发放大户。

除此之外,还熟知公司附近各个陋巷里的美味,格子间贴满菜系丰富的菜单和电话,深谙各种满减和优惠,能在第一时间找到饭搭子并且使用一套最划算的订餐方案。



生花妙笔

说到业务上的熟练,莫过于“把任何平淡无奇说成百花齐放”,俗称忽悠。

PPT 写到200页不是问题,会议上各种数据手到擒来不要太完美,说话优先选择用术语代替日常词汇,连那些还在读研究生的老同学都忍不住赞叹你的专业!

—— 这可能是加班带给我最丰富的收获(可能比钱还多)。

所以,你加班吗?

白猫●●黑猫 发表于 2016-12-13 09:12

这个行业真的有毒,加班上瘾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加班最狠的公司出炉了 但我还是想去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