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新小雨滴 发表于 2016-12-1 18:03

你为什么成长的不够快?可能是因为你太乖

本帖最后由 追梦的小猫 于 2016-12-1 21:54 编辑


作者:谢姣姣V

《月亮和六便士》里有一句话:“每天做两件自己讨厌的事对灵魂是有好处的。”
比如坚持工作日早起尽管我想跟床谈恋爱,比如去承担一个新项目的责任尽管我想说“不”,比如尽量得体地跟人social尽管我不太感兴趣,比如努力工作维持生计尽管我觉得赚钱这件事本身就是悖论……
时至今日,我觉得还是颇有成效的。至少,它改变了我的思维习惯:把“不”作为事情的起点,而不是看做结束。万物至此皆成长。
01我在金融行业学到过很多东西,有些有益有些相悖。比如,金融的本质在于经营风险,关键在“什么不该做”。一笔业务,如果公司现在的能力无法匹配相应的风险,直接say no就可以了。
但是,说“不”很容易,如何突破这个“不”,把不可能转化为自我增进的契机才是真正的挑战。
这需要突破自己的“不情愿”,突破自己的“不会”“不懂”,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,突破自己对结果不如人意的“害怕”。事情本身不会变的更困难,逃避才会。
我是一个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的人,在担任公司主管的第一次新员工入职培训上,领导安排我讲一堂课。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,“李主任对这块更熟悉啊。万一我讲的不好,或者不对,影响多不好。”
“而且,多丢人。” 我内心默默地加了一句。

“这是你工作职责的一部分。你早晚得讲,也必须讲好,除非你不做这个主管。”领导拒绝了我的拒绝。
这个社会很现实。你要生活得好,就得有资本;你要有资本,就得有东西拿的出手;你得有东西拿的出手,就得不断学习和成长;而成长,就发生在一次次同变化和“不”的交锋中。如果做不到,大概也只能过“差不多”的日子了。
02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Dr.Carol Dweck研究指出,那些习惯对超出自己现有能力或者意愿说“不”,并且安于自己糟糕表现的人,一般拥有“固定型思维模式”,即TA认为事情是一成不变的,人的能力与生俱来,缺乏反思和学习的动机。

与之相对的,“成长型思维模式”的人,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高。哪怕一时say no,TA 对于正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仍然非常感兴趣,并把上一次结果作为学习的新起点。每次他们全力以赴、学习新事物时,大脑会形成新连接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变得更聪明。
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工作五年,有人成为行业专家颇具影响力,有人依然碌碌可有可无;同样面对生活动荡,有人把握机会建功立业,有人早早放弃一蹶不振……
差距不在于我们会多少东西,而在于我们突破了多少”不会"的东西。
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,世界也不会只给你刚刚会的挑战,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事物更新这么快,前一秒的经验瞬间过时,难道坐等淘汰吗?
突破“不”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,还关系到如何应对变化。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自我成长。

清新小雨滴 发表于 2016-12-1 18:03


03之后,我还是去讲了这堂课。准备过程中的忐忑自不必说,课前三天我几乎每晚失眠,30页的PPT我几乎能够倒背如流,讲稿改了不下10遍,成稿也是厚厚的一沓。所幸,那堂培训起码是合格了。

站在台上,发出第一个字时,我突然发现自己并不紧张,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在辩论场上谈笑自若的笃定和自信。
后来我才明白,有些门槛必须由自己迈过去,哪怕跌跌撞撞,信心不足,也得主动面对。所谓从0到1,不过是把“不”看做新机遇的起点,在一次次的摸索、积累和锻炼中,不断进步。
这次之后,我开始主动寻找演讲、培训的机会,培养自己的临场反应和气场,不断反思、优化,直到把一件抗拒的事转变为游刃有余的事。
所以,你可以说我不会、我不懂、我不敢,但是说了“不”之后呢?不是将它抛之脑后,而是追根溯源,找到让自己产生“不”的反应的源头,然后对症下药,去解决它。

生活对你说不,不是为了让你学乖,是为了让你努力赢得一个yes!生活准备了那么多你不喜欢,不情愿,不会,不懂,不了解,不容易的事,是为了让你更好,更聪明,更强大。
其实,工作学习、生活爱情、亦或是创业,都是如此:从不会到会,从不懂到懂。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,面对变化、困境或者不如意的时候,总有一定的自学能力。
04(1) 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从“人”身上学习。在自己的圈子里搜罗一遍,去向领域内的“专家”请教,比如你的老板、你的导师,或者那些优秀的同事、朋友。
(2)尝试与不同圈子的人建立链接,构建社会网络。之前看过一个分享,一个人通过与不同实验室、科研组的人交换论文,使自己成为桥梁,很快的,桌子上就会冒出一大摞相关的论文。
(3)何况现在互联网这么便利,完全可以在技能交换app上约见行家,或者参加线下的技能培训工作室,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方案,补足短板。
每个人都是一座巨大的财富,他们的经验、能力、专业知识都是可以传递的。除此之外,进入一个领域最便利的办法就是阅读。
(4)如果你要学习一个新知识,找到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著作或教材(不要在网上乱搜论文),以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,你会较快地入门。
(5)如果你要学习一个新技能,入门之后,找一些经典的案例去分析,形成适用于自己的干货。比如自媒体运营,找几个不同风格中最top的号去研究,学习它在内容撰写、互动、排版、延展等方面的特点。
(6)在这个过程中,尽可能掌握便于实践的方法和技能,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。同时,提前准备好笔和纸,学会记笔记,并且在阅读之后,形成书面的总结报告,以文字形式梳理自己的心得体会。
当然,实践是检验一切学习成果的标准。争取每一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,“在开口说话中学会如何讲话,在跑步中增长奔跑实力,在干活中提高工作技巧,在爱中学会爱。” 很多“不”会自然而然变得“能”。
在这个社会,没有人会同情弱者,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行动把“困难”转化为“可行”。如果我们安于舒适区,总是去做简单、擅长、力所能及的事情,永远不会进步。
不过,令人欣慰的是,一旦我们认识到“不”是在拒绝、是在逃避,便有了克服和再来的动力。
或者说,“不”只有在无人意识时才能发挥破坏力,一旦被己察觉,主动权便转到了我们手中。

仰望天际 发表于 2016-12-2 21:53

走出舒适区,偶尔让自己不舒服,那些让人有点压力的事儿还真挺让人成长的。

猫扑天涯 发表于 2016-12-4 10:23

发现问题,找到问题,解决问题。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

花子妹妹 发表于 2016-12-5 12:10

这篇文章写的很好,受益匪浅!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你为什么成长的不够快?可能是因为你太乖